北京-昌平區(qū) 政法類 本科公辦 211雙一流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yōu)勢,,兼有政治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于國家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F(xiàn)有海淀區(qū)學院路和昌平區(qū)府學路兩個校區(qū)。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三校政治系、法律系和輔仁大學社會系合并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最初在北京沙灘紅樓辦學,1954年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干部學校合并,,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1986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學院三院辦學格局,。進修學院后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并入中國政法大學。2017年5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蒞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為學校的建設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學校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在7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各類優(yōu)秀人才30多萬人,。學校是國家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主力軍,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領國家法學教育的創(chuàng)新,、法學理論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國家對外進行法學學術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時,,學校多學科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國家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人才培養(yǎng)的生力軍。
學?,F(xiàn)有學生18442人,,其中內地本科生9630人,內地研究生8053人,,港澳臺僑及外國留學生759人,;專任教師1058人,其中高級職稱718人,,博士生導師320人,、碩士生導師884人,博士學位獲得者占比達87.7%,。
學校設有法學院,、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光明新聞傳播學院、中歐法學院,、法律碩士學院,、國際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港澳臺教育中心,、繼續(xù)教育學院/網(wǎng)絡教育學院/中央政法培訓學院,、科學技術教學部/法治信息管理學院、體育教學部,、培訓學院、紀檢監(jiān)察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共21個教學單位,。
學校設有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公共事業(yè)管理,、工商管理,、經(jīng)濟學、國際商務,、金融工程,、哲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英語,、德語,、法語、翻譯,、新聞學,、網(wǎng)絡與新媒體、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法治信息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共27個本科專業(yè),,其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學校擁有3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和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經(jīng)濟學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應用經(jīng)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其中,,法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政治學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證據(jù)科學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名單,。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學校多個一級學科參評并上榜,,其中法學進入A+檔,。
學校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重鎮(zhèn)”,尤其是法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全國人大法工委唯一的高?!傲⒎?lián)系點”。學校設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門研究機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現(xiàn)有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1個(數(shù)據(jù)法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1個(人權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訴訟法學研究院,、法律史學研究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證據(jù)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育部教師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個(法治政府研究院),,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聯(lián)系單位1個(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基地1個,,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等省部級以上國家機關共建高層次研究基地16個。另有比較法學研究院,、法與經(jīng)濟學研究院,、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等在編研究機構9個,新型研究機構8個,。
學校全面實施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每年通過各類合作交流項目派出千余名師生赴境外交流學習,,聘請數(shù)百名長短期外國專家來校講學,,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的格局已經(jīng)初步形成。學校先后與5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97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加入全球法學院聯(lián)盟、歐亞太平洋聯(lián)盟,、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lián)合會,、亞洲法律學會等國際團體,發(fā)起成立內地與港澳法學教育聯(lián)盟,。學校中歐法學院,,是中國政府和歐盟在法學教育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學校與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舉辦國際法專業(yè)雙碩士學位項目,,搭建了中外合作辦學中美法學教育的高端平臺,。學校先后在英國、羅馬尼亞,、巴巴多斯共建3所海外孔子學院,。學校定期舉辦“世界法學家論壇”,在海外傳播中華法文化的同時,,切實提升我校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協(xié)作力。
學校的校訓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辦學理念是:學術立校,、人才強校、質量興校,、特色辦校,、依法治校。
辦學傳統(tǒng)是:忠誠擔當,、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奉法圖強,。
辦學使命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法治文明作出貢獻,。
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堅持德法兼修,、明法篤行,培養(yǎng)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高尚道德情操、扎實理論功底,、卓越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將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和高等教育規(guī)律,,弘揚傳統(tǒng),與時俱進,,努力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國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相關圖片,、字體,、音頻、視頻等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著作權,,請及時聯(lián)系本站刪除 [email protected] 蘇ICP備17042053號 高考錄取網(wǎng)